中国大陆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5
作者
徐书华
曾庆韬
钱远槐
李守涛
杨勇
机构
[1]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武汉,武汉,武汉,武汉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拟果蝇; 外来种; 地理群体; RAPD;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63 [昆虫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近几年发现了拟果蝇 (Drosophilasimulans)在中国大陆的广泛分布。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陆 38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拟果蝇 (D .simulans)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初步讨论了拟果蝇在中国大陆的起源。以 4 0种 10bp长的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 ,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法作出的相关聚类图显示 :(1) 38个地理群体按纬度以南京 (NJ)为界明显地分为南北两大支系 ,北方支系以北京 (BJ)为界又分为明显的两个亚支 ,一支为东北支系包括漠河、海拉尔、黑河、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丹东、延吉、图们等 10个群体 ;另一支包括北京、大同、呼和浩特、银川、西宁、兰州、太原、石家庄、烟台、济南、徐州、连云港等 12个群体。南方支系包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温州、长沙、贵阳、福州、昆明、厦门、广州、南宁、海南等 16个群体。(2 )各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 ,基本按地理位置的相关性聚类在一起。根据了解到的事实 ,(1)拟果蝇在中国是一个外来种 ;(2 )拟果蝇在中国大陆的入侵是最近 30年左右的事情 ;(3)拟果蝇在全国的广泛分布是最近 10多年的事情。所以拟果蝇各群体的聚类关系可能并不是地理分化的结果 ,而是由于建立各地方群体的祖先
引用
收藏
页码:673 / 6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果蝇基因组DNA的大规模提取及其RAP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J].
徐书华 ;
曾庆韬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342-346
[2]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 [J].
徐承远 ;
张文驹 ;
卢宝荣 ;
陈家宽 .
生物多样性, 2001, (04) :430-438
[3]   RAPD方法用于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分化的研究 [J].
孙姗 ;
徐茂磊 ;
王戎疆 ;
李绍文 .
昆虫学报, 2000, (01) :105-108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理论框架 [J].
吴兆录 ;
闫海忠 .
生物多样性, 1996, (01) :28-33
[5]   上海及邻近地区果蝇(Drosophila albomicans)的迁入及其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J].
陈伟京,张建之,庚镇城,朱定良 .
遗传学报, 1994, (03) :179-187
[6]   武汉地区果蝇调查研究(双翅目:果蝇科) [J].
钱远槐 ;
张菁 ;
曾庆韬 ;
薛小桥 .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3) :315-321+346
[7]   中国果蝇科新记录 [J].
陈华中 .
昆虫分类学报, 1989, (03) :236-238
[8]   北京果蝇的调查研究 [J].
汪安琦 ;
牟家宜 .
动物学报, 1959, (02) :276-279
[9]  
CurrentstatusoftheDrosophilamelanogasterspecies group(Diptera). BockIR. SystematicEntomology . 1980
[10]  
Understanding the AIDS pandemic. Anderson RM,May RM. Scientific American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