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下洞室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评价

被引:8
作者
郑霞忠 [1 ,2 ]
石法起 [1 ]
陈述 [1 ,2 ]
刘晶 [3 ]
吴黎明 [1 ,2 ]
机构
[1]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2] 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3] 深圳方大建科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安全行为; 地下洞室; D-S证据理论; 集对分析; 作业人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79 [劳动安全];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为系统地评价地下洞室作业人员安全行为水平,综合运用集对分析和D-S证据理论,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影响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的因素,构建包括作业人员安全素养、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作业技术等4个一级指标及16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安全行为等级划分为4级;其次,采用集对分析处理二级指标的不确定性,产生基本信度分配函数(BPA);然后,利用D-S证据理论,融合一级指标的BPA,产生最终安全等级隶属度;最后,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和信任准则,确定地下洞室作业人员安全行为等级。以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工程为例,确定该工程中作业人员行为安全等级为z2级,即一般安全,符合工程实际。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Developing 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odel for behavior-based safety management[J] . Information Sciences . 2007 (6)
[12]   Behavior-based safety management in Hong Kong's construction industry [J].
Lingard, H ;
Rowlinson, S .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1997, 28 (04) :243-256
[13]   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 [J].
傅贵 ;
李宣东 ;
李军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01) :80-83
[14]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人因组织行为安全控制模型 [J].
郑双忠 ;
陈宝智 ;
刘艳军 .
东北大学学报, 2001, (03) :288-290
[15]   集对分析对不确定性的描述和处理 [J].
赵克勤 .
信息与控制, 1995, (03) :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