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夏季西北暴雨特征和水汽轨迹分析

被引:11
作者
李江萍 [1 ]
李俭峰 [2 ]
杜亮亮 [3 ]
张宇 [1 ]
王式功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定西市气象局
[3] 邯郸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 HYSPLIT模式; 诊断分析; 水汽轨迹; 西北地区;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3.04.020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中国西北地区19602009年68月常规气象观测站24 h(20:0020:00)降水资料和NCEP/NCAR(2.5×2.5)19602009年再分析逐日4次的850,700,600,500 hPa位势高度、比湿q和U,V风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地区降水概况的基础上,通过NOAA HYSPLIT4水汽轨迹模型和常规诊断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12日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暴雨的主要特点是降水频率低,降水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降水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降水持续时间短,且降水时间持续2天(包括2天)以上的过程性降水次数有明显的年代分布特征.西北地区降水的环流形势主要以西低东高型和偏南气流型为主.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2005年7月12日降水过程向前360 h追踪水汽输送轨迹,发现水汽主要来自偏南气流;但是,不同等压面上水汽轨迹并不总是一致的,降水量越大,不同等压面上的水汽输送轨迹越趋于一致.通过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表示水汽来源的水汽通量分布与后向轨迹模型给出的水汽来源一致.因此在本个例中,后向轨迹模型可以作为判断降水过程中水汽来源的方法之一,并且此次降水过程伴随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对流层中下层的强辐合及高层的辐散气流.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 [J].
李江萍 ;
杜亮亮 ;
张宇 ;
王嘉媛 ;
王劲松 ;
王式功 .
高原气象, 2012, 31 (06) :1582-1590
[2]   WRF模式陆面参数扰动对一次西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李安泰 ;
何宏让 ;
张云 .
高原气象 , 2012, (01) :65-75
[3]   全球、中蒙干旱区及其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细节 [J].
钱正安 ;
宋敏红 ;
李万源 ;
蔡英 .
高原气象 , 2011, (01) :1-12
[4]   西北东部一次大暴雨数值模拟及中尺度分析 [J].
任余龙 ;
寿绍文 .
气象科学, 2008, (03) :316-321
[5]   2005年7月1—2日山西大暴雨中排熵指数的诊断分析 [J].
崔粉娥 ;
王咏青 ;
李勋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841-848
[6]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J].
任余龙 ;
寿绍文 ;
李耀辉 .
高原气象, 2007, (02) :344-352
[7]   华北地区夏季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的分析 [J].
马京津 ;
高晓清 .
高原气象 , 2006, (05) :893-899
[8]   “8.19”西北东部大到暴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J].
李晓霞 ;
寿绍文 ;
张铁军 ;
奚立宗 ;
张新荣 .
气象, 2006, (02) :81-86
[9]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旱涝气候特征研究 [J].
郭艳君 ;
孙安健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5) :97-102
[10]   一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的诊断研究和数值试验 [J].
郑钢 ;
张铭 .
气象科学, 2004, (03) :29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