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被引:23
作者
田友谊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力系统观; 创造教育;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06.01.017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创造力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维到多维、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近来,人们倾向于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创造力。创造力系统观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个体的知识背景、认知风格、人格特质、动机,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在创造力系统观的视野里,创造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实施创造教育,除了重视个体因素,还要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当如何借鉴? [J].
田友谊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2) :22-27
[2]   孩子的创造力哪里去了? [J].
李淑芹 .
中国教师, 2005, (04) :18-20
[3]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J].
田友谊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47-51
[4]   创造力研究之我见 [J].
胡军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04, (04) :75-79
[5]   国外创造力理论研究新进展 [J].
田友谊 .
上海教育科研, 2004, (01) :14-17
[6]   创造学究竟是什么? [J].
傅世侠 .
科学学研究, 2003, (05) :455-460
[7]   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J].
曹守莲 ;
司继伟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1) :57-62
[8]   超常儿童的创造力及其与智力的关系 [J].
施建农 ;
徐凡 .
心理科学, 1997, (05) :468-477
[9]   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 [J].
武欣 ;
张厚粲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1) :13-18
[10]   创造性系统模型 [J].
施建农 .
心理学动态, 1995, (0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