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

被引:26
作者
刘同敬 [1 ]
姜汉桥 [1 ]
李秀生 [1 ]
雷占祥 [2 ]
赵金玲 [3 ]
李梅香 [4 ]
解立春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数学模型; 井间测试; 解释方法; 计算机软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9 [模拟理论与计算机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在井间示踪剂测试资料的半定量-定量化解释方法中,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半解析方法的解释理论和机理,建立了示踪剂测试半解析方法体系数学模型。克服了数值方法工作量大、计算速度和精度受网格方向性和步长大小控制等缺点,解决了解析方法无法考虑实际井网的非均质性和井间复杂的连通对应关系等问题。研制了半解析方法体系示踪剂测试解释软件,形成了一套实用可靠的示踪剂测试解释方法,在新疆上乌尔禾组油田矿场测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其在文25东块的应用 [J].
丁山 ;
周芮莹 ;
闫素芝 ;
于芳 .
油气井测试, 2005, (05) :71-74+82
[2]   平面非均质边水驱油藏来水方向诊断和调整 [J].
常学军 ;
郝建明 ;
郑家朋 ;
熊伟 ;
高树生 .
石油学报, 2004, (04) :58-61+66
[3]   井间连通性的综合分析方法 [J].
邓英尔 ;
刘树根 ;
麻翠杰 .
断块油气田, 2003, (05) :50-53+92
[4]   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陈烨菲 ;
彭仕宓 ;
宋桂茹 .
石油学报, 2003, (03) :74-77
[5]   应用不稳定试井判断井间连通性 [J].
廖红伟 ;
王琛 ;
左代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87-89
[6]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J].
陆建林 ;
李国强 ;
樊中海 ;
李朝勇 ;
薛玉伟 .
石油学报, 2001, (05) :48-52+3
[7]   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 [J].
张毅 ;
姜瑞忠 ;
郑小权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76-78+83
[8]   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 [J].
李淑霞 ;
陈月明 ;
冯其红 ;
张庆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73-75+112
[9]   单层剩余油分布及动态指标预测动态劈分法 [J].
宋考平 ;
王立军 ;
何鲜 ;
王羽 ;
刘树明 .
石油学报, 2000, (06) :122-126+134
[10]   井间示踪剂测试的数值模拟方法 [J].
李淑霞 ;
陈月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3) :45-4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