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土壤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万运帆
李玉娥
高清竹
秦晓波
林而达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冬小麦; 田间管理; 土壤有机碳; 温室气体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针对(1)秸秆移除;(2)秸秆表覆;(3)免耕;(4)秸秆深施;(5)施农家肥这5种典型的田间管理,使用农田自动温室气体测定系统对冬小麦农田全生育期进行了原位长期观测,并采用13C自然丰度法对土壤碳的转化进行了监测,同时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及生物量高低顺序为施农家肥、秸秆深施、秸秆表覆、秸秆移除和免耕,而且土壤有机碳的更新也有同样的趋势;施农家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而秸秆移除和免耕则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轻微下降;冬小麦甲烷的排放或吸收只占总增温潜势的不到1%,在进行统计总排放当量时基本可以忽略,N2O在总排放当量中的比例在2.55%~11.62%范围内;N2O的大量排放主要来自于拔节期及开花期,秸秆移除、施农家肥和秸秆深施会导致N2O排放在总当量中的份额增加至10%左右,而秸秆覆盖和免耕N2O排放在总排放当量中的份额只有3%左右,冬小麦农田总的温室气体排放88%以上来自于CO2的排放,特别是秸秆表覆和免耕95%以上来自土壤碳的损失而释放的CO2。总体来看,秸秆深施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减少碳的损失,增加土壤碳并产生相对较少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是较好的固碳减排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495 / 25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Z]..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施肥与灌溉对春玉米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J].
刘运通 ;
万运帆 ;
林而达 ;
李玉娥 ;
陈德立 ;
秦晓波 ;
高清竹 ;
金琳 ;
武艳娟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3) :997-1002
[3]   不同农业措施下冬小麦田N2O排放通量的特征 [J].
万运帆 ;
李玉娥 ;
高清竹 ;
刘运通 ;
秦晓波 .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2) :130-133
[4]   静态箱法测定旱地农田温室气体时密闭时间的研究 [J].
万运帆 ;
李玉娥 ;
林而达 ;
高清竹 ;
秦晓波 .
中国农业气象, 2006, (02) :122-124
[5]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特征 [J].
叶欣 ;
李俊 ;
王迎红 ;
刘恩民 ;
李瑞雪 ;
于强 ;
陈炳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86-1191
[6]   有机物料施用量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影响 [J].
严红 ;
魏湜 ;
张雷 ;
夏国芳 ;
戴先锋 ;
王帆 .
大连大学学报, 2005, (04) :46-50
[7]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J].
樊丽琴 ;
南志标 ;
沈禹颖 ;
高崇岳 .
草原与草坪, 2005, (04) :51-53+56
[8]   有机肥对农田土壤二氧化碳和甲烷通量的影响 [J].
董玉红 ;
欧阳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303-1307
[9]   农田土壤N2O排放的连续自动测定方法 [J].
高志岭 ;
陈新平 ;
张福锁 ;
Martin Kogge ;
Volker Rmheld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64-70
[10]   土壤CO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
郎红东 ;
杨剑虹 ;
不详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06) :731-73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