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五通群上部介形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陈德琼
鲍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五通群; 海相; 晚泥盆世; 地层; 沉积环境; 沉积相; 泥盆纪; 地质环境; 介形亚纲; 介形类; 介形类化石; 粉细砂岩; 近模标本; 图版; 石炭纪; 登记号; 安徽巢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的海相介形类化石采自安徽巢湖市狮子口五通群的上部,这是五通群中海相介形类的首次报道。这一介形类化石群含有18属20种(其中3新种),隶属于9个科;以Chamishaellaanhuiensis sp·nov.-Knoxiella compressa Rozhd.-Acratia longituda McGill组合为代表。 根据介形类组合的面貌、种的分布及其共生化石,认为这一海相介形类化石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很可能具有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期的可能性),并认为产出这一介形类组合地层的沉积环境为非正常盐度的浅海,很可能为滨岸半咸水泻湖—滨海地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9+201 +201-204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甘肃靖远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介形类记述 [J].
李祖望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7, (03) :313-328+354
[2]   苏、皖地区晚泥盆世五通组海侵及其沉积环境讨论 [J].
张国栋 ;
朱静昌 ;
王益友 ;
张盛隆 .
地质论评, 1987, (01) :69-77+109
[3]   湘中地区下石炭统似无饰介科(Paraparchitidae)的几个新属种 [J].
张金鉴 .
古生物学报, 1985, (05) :585-589+619
[4]   云南宁蒗大槽子中泥盆统介形类 [J].
刘正明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5, (02) :197-207+229
[5]   江苏句容五通群擂鼓台组上部大孢子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J].
陈永祥 ;
欧阳舒 .
古生物学报, 1985, (03) :267-274+351
[6]   贵州独山、都匀等地中、上泥盆统中的介形类 [J].
施从广 .
古生物学报, 1964, (01) :34-65
[7]   再论长江下游五通系的地质时代并讨论泥盆纪星鳞鱼(Asterolepis)在中国的初次发现及其意义 [J].
潘江 .
地质学报, 1957, (04) :455-473+555
[8]   江苏乌桐系Lepidodendropsis hirmeri Lutz的发现与讨论 [J].
斯行健 .
古生物学报, 1956, (01) :45-52+108
[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编, 1974
[10]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