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及清初“歇家”参与赋役领域的原因和方式

被引:12
作者
胡铁球
机构
[1]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
货币化; 仓场型歇家; 粮里型歇家; 保歇型歇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自明中叶起,“歇家”以仓场为中心,利用其各种功能,在为纳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他们还与各色人员互相勾结包揽了纳户赋役上纳,成为了在仓场支配纳户行为的核心力量,明政府为了利用和控制这股力量,大规模把“歇家”编为仓役。结果仓内仓外尽是“歇家”,形成了“盘踞仓场型歇家”群体。清初针对仓役“歇家”把持仓场的情形,采取了革除仓役“歇家”之名和分化“歇家”职能的措施,在这场变革中,仓役“歇家”之名逐渐销声匿迹了。与此同时,在粮长和里甲赋役征收体制解体和崩溃过程中,“歇家”利用其各种力量和关系,开始大规模揽纳赋役,逐步成为赋役征收的主力之一。这种“歇家”以州县粮里为活动中心,根据其包纳方式可概称为“粮里型歇家”和“保歇型歇家”两种。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6+189 +18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歇家牙行”经营模式的形成与演变 [J].
胡铁球 .
历史研究, 2007, (03) :88-106+190
[2]   “歇家”概况 [J].
胡铁球 ;
霍维洮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6) :22-26
[3]   社会冲突中的官、民与法——以“钟九闹漕”事件为中心 [J].
张小也 .
江汉论坛, 2006, (04) :103-106
[4]   明清史料感知录(五) [J].
王家范 .
历史教学问题, 2006, (01) :61-64
[5]   史料·方法·理论: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钟九闹漕” [J].
张小也 .
河北学刊, 2004, (06) :162-170
[7]   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 [J].
李刚 ;
卫红丽 .
青海民族研究, 2004, (02) :66-69
[8]   晚清及民国时期华北村庄中的乡地制——以河北获鹿县为例 [J].
李怀印 .
历史研究, 2001, (06) :75-88+190
[9]   明代漕粮运费的派征及其重负 [J].
鲍彦邦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5, (02) :61-71
[10]   青海地区的“歇家” [J].
马明忠,何佩龙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4, (04)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