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人为影响程度研究综述

被引:17
作者
王飞
李锐
杨勤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3] 陕西杨凌
关键词
人为影响;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综述;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3.05.01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始终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变化研究中的热门问题。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影响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地质地貌学法,土地利用变化法,气候演变法和水土保持措施法等四类,地质地貌学方法又包括黄河下游冲积扇沉积模式、地貌循环理论、侵蚀的自然脉动、沟谷侵蚀速率、侵蚀期与堆积期轮回等方法。不同研究方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存在明显异同。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结果和观点的整理与讨论,认为应该提取和组织高时空分辨率的自然与人类活动要素,恢复地史与历史时期侵蚀面貌,探讨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变化的过程与机制,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世纪核心科学问题”论坛 [J].
冷疏影 ;
宋长青 ;
吕克解 ;
陆则慰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2) :112-114
[2]   黄土高原的演变与侵蚀历史 [J].
赵景波 ;
朱显谟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2) :59-64
[3]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问题的再探讨 [J].
赵淑贞 ;
任伯平 .
地理学报, 1998, (05) :81-87
[4]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是否长期安流的初步探讨 [J].
赵淑贞 ;
任伯平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01) :89-93
[5]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J].
尹国康 .
地理学报, 1998, (02) :80-83+85-89
[6]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农业开发和环境变迁述略 [J].
马雪芹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7, (03) :122-124
[7]   根据植被估算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以安塞县为例 [J].
贾绍凤 .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04) :25-32
[8]   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 [J].
郑粉莉 ;
唐克丽 ;
张科利 ;
查轩 ;
白红英 .
生态学报, 1995, (03) :251-259
[9]   黄土高原沟谷侵蚀速率研究──以洛川黄土源区为例 [J].
白占国 .
水土保持研究 , 1994, (S1) :22-25+30
[10]   黄土高原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 [J].
郑粉莉,唐克丽,白红英 .
水土保持研究, 1994, (S1)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