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是否长期安流的初步探讨

被引:5
作者
赵淑贞
任伯平
机构
[1]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
[2] 中国民主同盟山西省委员会
关键词
黄河;东汉;长期安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1998.01.015
中图分类号
TV152.2 [];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作者认为黄河在东汉以后至唐800余年并非长期安流,有关少数民族内迁、改农归牧恢复了自然植被,使水土流失减轻的论点不能成立。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古洪水流量的误差计算 [J].
谢悦波 .
水文, 1997, (01) :7-12
[2]   洪水计算的新进展——古洪水研究 [J].
詹道江 ;
谢悦波 .
水文, 1997, (01) :2-7
[3]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J].
唐克丽 .
水土保持研究, 1996, (04) :46-55
[4]   子午岭森林植被的破坏与对流性降雨 [J].
任瑾 .
地理研究, 1992, (01) :70-77
[5]   读任伯平“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后 [J].
邹逸麟 .
学术月刊, 1962, (11) :49-51
[6]   关于黄河在东汉以后长期安流的原因——兼与谭其骧先生商榷 [J].
任伯平 .
学术月刊, 1962, (09) :51-53+56
[8]  
山西省经济地理[M]. 新华出版社 , 张维邦, 1987
[9]  
中国人口史[M]. 人民出版社 , 赵文林,谢淑君著, 1988
[10]  
陕西省经济地理[M]. 新华出版社 , 唐海彬主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