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的前沿问题

被引:15
作者
王长申
王金生
滕彦国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 环境需水; 可更新能力; 人类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是允许开采量发展的必然,与允许开采量不同,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突出了环境因素,同时强调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更新和可持续利用性。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是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文在综合调研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内涵与特点,分别从地下水更新能力、环境需水、动态性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的前沿问题及发展动态。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地下水位及其合理深度确定 [J].
樊自立 ;
马英杰 ;
张宏 ;
王让会 ;
赵元杰 ;
周宏飞 .
干旱区地理, 2004, (01) :8-13
[2]   地下水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魏加华 ;
王光谦 ;
李慈君 ;
邵景力 .
水利学报, 2003, (11) :59-63
[3]   地下水资源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J].
张人权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6) :1-5
[4]   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J].
张蔚榛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 (04) :1-7
[5]   黄河水δ18O、δD和3H的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苏小四 ;
林学钰 ;
廖资生 ;
王金生 .
地球化学, 2003, (04) :349-357
[6]   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 [J].
张长春 ;
邵景力 ;
李慈君 ;
崔亚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3) :323-326+330
[7]   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J].
刘昌明 ;
郑红星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29-135
[8]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夏军 ;
孙雪涛 ;
谈戈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1) :58-67
[9]   地下水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 [J].
林学钰 ;
廖资生 .
地学前缘, 2002, (03) :93-94
[10]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J].
文冬光 .
地球科学, 2002, (02) :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