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笔会)

被引:12
作者
刘海峰 [1 ]
别敦荣 [2 ,3 ]
张应强 [4 ]
陆根书 [5 ,6 ]
胡娟 [7 ,8 ]
陈廷柱 [9 ]
蒋凯 [10 ,11 ]
张新科 [12 ]
任平 [13 ]
机构
[1] 浙江大学
[2]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3]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4]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5]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6]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7]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8]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9]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10]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11] 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12] 江苏省社科联
[13] 苏州大学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 “双一流”建设;
D O I
10.19563/j.cnki.sdjk.2022.02.001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存在内在的有机联系,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关键要扎根中国大地,实现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建设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的源泉,汇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资源。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要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大先生”,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创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并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重视制度建设与执行,建设健康的高校学术文化。此外,还需从“理论社科”“应用社科”“大众社科”“开放社科”“数字社科”五个方面着手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从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要在国际舞台上为人类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发挥中国大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4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双一流”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反差现象及评价的逻辑转向 [J].
李立国 ;
张海生 .
大学教育科学, 2022, (01) :12-18
[2]   “双一流”建设的继承、创新与推进 [J].
刘海峰 .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 (01) :1-7
[3]   高水平大学的治理体系与制度基础——香港科技大学崛起的关键要素探析 [J].
蒋凯 ;
谭越 .
教育发展研究 , 2020, (19) :25-32
[4]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中的三个问题 [J].
胡娟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1 (02) :64-67
[5]   追寻大学治理的原点——《学术是大学的逻辑起点》序 [J].
张应强 .
高教探索, 2014, (06) :189-192
[6]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与启示 [J].
冯倬琳 ;
王琪 ;
刘念才 .
中国高等教育, 2014, (10) :61-63
[7]  
尽信榜则不如无榜.[N].刘海峰;.中国教育报.2010,
[8]  
在计划与市场之间.[M].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9]  
大学教师的道与德.[M].徐弢;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  
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德]费希特(G·Fichte) 著;梁志学;沈真 译.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