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探讨

被引:1
作者
佟金学
徐海涛
贾云鹤
杨为戈
于志伟
赵朋
董新舒
赵家宏
机构
[1]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大肠癌; 生物学;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34 [];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 通过我院近年来对大肠癌病人的DI,SPF,PI及相关基因等检测与生存率关系判定其预后指标。结果 DNA二倍体肿瘤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二倍体,并表明DI,SPF,PI能反应肿瘤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定预后指标。相关基因p12,p53,nm23表达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p16在照射后其基因产物表达水平的变化与3年生存率无关,与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不同大体分型之间,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之间,p16基因产物表达水平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照射后的p53、rasp21、及nm23基因表达产物分别与p16基因产物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肠癌组织具有依赖性激素的特征,ER(+)/PR(+)生存期高于ER(-)/PR(-),对判定预后有一定意义。结论 大肠癌分子生物学检测虽然补充了临床病理分期的不足,但是能否为预后提供独立的信息还尚存争议。对这些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多因素分析 [J].
柳红 ;
吴永平 ;
杨永生 .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8, (01) :42-44
[2]  
Prognostic value of ploidy, cell proliferation kinetics, and conventional clinicopathologic criteria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J] . Nicola Pietra,Leopoldo Sarli,Giuliano Sansebastiano,Gloria Saccani Jotti,Anacleto Peracchia.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 199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