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龙门山地区的峨眉地裂运动

被引:15
作者
刘树根
罗志立
机构
[1] 成都地质学院石油系
关键词
龙门山冲断带; 峨眉地裂运动; 基性岩; 深水沉积; 高阻异常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厚度变化特征,二叠系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玄武岩喷发和放射虫硅质岩,三叠系岩相展布与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灌县一带地壳深部高阻异常体的解释,认为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泥盆纪至晚三叠世),龙门山地区发生过强烈的地壳伸展运动—“峨眉地裂运动”。并提出龙门山地区峨眉地裂运动的形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攀西裂谷带及龙门山断裂带地壳上地幔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J].
李立 ;
金国元 .
物探与化探, 1987, (03) :161-169
[2]   四川龙门山北段晚二叠世大隆组放射虫岩及其形成环境 [J].
金若谷 .
地质论评, 1987, (03) :238-248
[3]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绝灭和地质事件——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事件的初步研究 [J].
李子舜 ;
詹立培 ;
朱秀芳 ;
张景华 ;
金若谷 ;
刘桂芳 ;
盛怀斌 ;
沈桂梅 ;
戴进业 ;
黄恒铨 ;
谢隆春 ;
严正 .
地质学报, 1986, (01) :1-17+115
[4]   川西北上三叠统海绵点礁群的含油性评价 [J].
吴熙纯 ;
贝丰 ;
张亮鉴 .
石油实验地质, 1985, (02) :98-106
[5]   论川西地区晚三叠世混杂岩系 [J].
赵友年 ;
赖祥符 .
中国区域地质, 1985, (02) :25-32
[6]   略论地裂运动与中国油气分布 [J].
罗志立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3) :93-101
[7]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J].
罗志立 .
地质科学, 1979, (02) :12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