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与要素错配——基于2003-202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被引:27
作者:
吴亚玲
[1
]
杨汝岱
[2
]
吴比
[3
]
鲁国梁
[1
]
机构: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3]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错配;
反事实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借鉴Ayerst等核算农业生产领域要素错配程度的理论框架,基于2003-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户层面要素错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生产率角度看,本文参考两种框架的测算结果均显示,2003年以来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并不明显,也不具备持续性;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内部要素错配程度较高,各要素按照错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中间投入,若对要素进行有效重新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大致可使农业总产出上升40%~50%;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单纯依靠提升农户全要素生产率或提高要素投入对增加总产出的效果并不理想,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应成为下一阶段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53
页数:1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