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中缝背核和蓝斑在唇针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12
作者:
俞光弟
刘世堉
顾沨
邸石
殷伟平
印其章
机构:
[1] 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电生理研究室,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电生理研究室,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电生理研究室,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电生理研究室,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电生理研究室,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电生理研究室,
来源:
关键词:
蓝斑;
唇针;
双侧;
单侧;
中缝背核;
镇痛效应;
D O I:
10.13702/j.1000-0607.1981.04.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们以往的实验表明,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原系统是实现唇针镇痛的必要条件。破坏或减弱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唇针的镇痛效应降低;相反,激活或加强这个系统的神经传递,则唇针的镇痛效应升高.同时也有资料提示,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原系统对针刺镇痛可能起着某种拮抗作用.此外,近年来的形态研究资料表明,在5-羟色胺能神经原胞体主要集中的中缝背核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原胞体主要集中的蓝斑之间有相互的神经支配。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两个递质系统在唇针镇痛中的作用,我们用生理学方法,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损毁和/或刺激中缝背核和蓝斑,观察其对唇针镇痛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