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101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231
作者:
陈香美
[1
]
陈以平
[2
]
李平
[3
]
陈建
[4
]
谌贻璞
[3
]
周柱亮
[5
]
陈威
[6
]
赵宗江
[7
]
危成筠
[8
]
魏日胞
[1
]
邓跃毅
[2
]
李建军
[1
]
杜婧
[1
]
周瑾
[1
]
何亚妮
[9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肾科解放军肾病中心暨重点实验室
[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科
[3]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4]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肾科
[5] 北京军区医院肾科
[6]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科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8]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科
[9]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肾科
来源:
关键词:
IgA肾病;
中医证候;
临床流行病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5 [中医泌尿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201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