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运动与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基于D市LS小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曦兮
王书明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邻避; 变电站; 环境冲突; 社会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邻避设施时常由于其存在和潜藏的巨大环境风险,引发居民的强烈抗争。文章关注D市LS邻避运动的主张本身、主张提出者以及主张的提出过程,详细分析事件的社会建构。认为,由于"技术专家视角"与"生活者视角"存在四点分歧,导致技术专家与生活者思想观念的差异。而个人与社会关系间无法弥合的裂痕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冲突,政府应当尝试将此类运动纳入制度轨道,尝试利用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促进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尽管邻避运动能够帮助一些个人达到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然而它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正效应,促进整体环境问题的解决,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社会冲突的功能[M]. 华夏出版社 , (美)科 塞(Coser,A.)著, 1989
[2]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3]  
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成长[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洪大用等, 2007
[4]  
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航生, 2009
[5]   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06, (04) :1-20+242
[6]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 [J].
宋宝安 ;
于天琪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50 (05) :5-11+159
[9]  
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洪大用著, 2001
[10]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New Social Movements in a Political Context. Kriesi Hanspeter.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Social Movements: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Mobilizing Structures, and Cultural Framings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