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尺度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15
作者
马仁锋 [1 ]
张海燕 [1 ,2 ]
沈玉芳 [1 ]
王筱春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2] 上海市闵行区行政学院
[3] 云南大学区域与资源规划系
关键词
县域综合发展潜力; 评价; 指标体系框架; 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D O I
10.13483/j.cnki.kfyj.2009.03.007
中图分类号
F207 [生产布局和区域经济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在分析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建构了由显示性、解释性指标类构成的区域综合发展潜力逻辑框架。并结合现有研究进一步建构了由目标层—指标层—指标项三级复合而成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体系和现有的评价方法利弊,提出系统聚类分析法是省域尺度县级单元综合发展潜力的最合适评价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地理学报, 2008, (08) :787-798
[2]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3]   SWOT分析在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应用和创新 [J].
袁牧 ;
张晓光 ;
杨明 .
城市规划, 2007, (04) :53-58
[4]   高新区发展潜力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J].
陈晓亮 ;
陈建成 ;
侯建国 .
安徽科技, 2006, (05) :10-12
[5]   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J].
邱道持 ;
曹蕾 ;
刘力 ;
粟辉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305-309
[6]   东北亚地区城市特色及发展潜力分析 [J].
陈志恒 .
东北亚论坛, 2003, (05) :22-26
[7]   基于复合系统的区域发展潜力评价 [J].
贾晓霞 ;
杨乃定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03) :44-47
[8]   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郭亚军 ;
董会娟 ;
王杨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72-174
[9]   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潜力指标体系研究 [J].
邱丕群 ;
刘茵 .
统计与预测, 2001, (03) :26-29
[10]   内蒙古主要城镇发展潜力与城镇体系 [J].
宝力高 ;
宝音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1999, (S1)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