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问题研究

被引:15
作者
韦红
尹楠楠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东南亚; 安全合作机制; 碎片化; 安全治理;
D O I
10.14015/j.cnki.1004-8049.2018.8.002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目前,东南亚地区呈现出多种安全合作机制共存之局面,一方面各种安全机制越来越朝着多样化、板块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安全机制间的边界又越来越模糊,并呈现出交叠、竞争的趋势,形成了"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为机制多元化、机制复杂化和机制间的无序—竞争化,而权力失衡、利益分化以及认同削减是造成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碎片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碎片化降低了地区安全合作制度化水平,加剧了安全合作机制的复杂性,削弱了东盟在地区安全治理中的主导性,从而对东南亚地区安全治理造成了严峻的挑战。故此,中国应通过成为东南亚安全治理架构的"议程设置国",并积极推进亚信会议进程以促进地区现存安全合作机制间的协调,努力提高东南亚安全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支持以东盟为核心的综合安全合作机制,特别是积极参与并支持"东盟中心"的区域间主义动议与行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确保东盟在东南亚地区安全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模式变迁——从抗御力到安全共同体 [J].
韦红 ;
颜欣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 (05) :159-168
[2]   印尼南海政策论析 [J].
王光厚 ;
田立加 .
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4) :149-156
[3]   大国安全竞争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战略转变 [J].
刘若楠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 (04) :60-82+157
[4]   大国博弈下的越南南海策略调整:东盟化与国际化 [J].
李春霞 .
太平洋学报, 2017, 25 (02) :88-97
[5]   澜湄机制如何从湄公河地区诸多边机制中脱颖而出? [J].
卢光盛 .
当代世界, 2016, (05) :24-27
[6]   “亚洲安全观”制度建构与“中国经验” [J].
郑先武 .
当代亚太, 2016, (02) :4-27+155
[7]   东盟安全观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J].
韦红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 (06) :27-34
[8]  
“澜湄机制”: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尝试[J]. 卢光盛,金珍.世界知识. 2015(22)
[9]   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碎片化时代的国际领导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J].
李慧明 .
当代亚太, 2015, (04) :128-156+160
[10]   东北亚地区碎片化的形成与治理——基于分析折中主义的考察 [J].
李开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4) :21-3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