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科学认识东北气候变暖 充分发挥水稻适应潜力
被引:5
作者:
张卫建
[1
,2
]
陈金
[2
]
陈长青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粮食安全;
水稻生产;
中国东北;
D O I:
10.16170/j.cnki.1673-6737.2012.01.008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东北不仅是我国水稻尤其是优质粳稻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区域。近40年来,东北水稻单产的递增幅度与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幅度呈显著正相关,历年颁布并推广的主要水稻品种生育期每10年也延长了2.8 d左右。近20年来,东北水稻实际播种期提早了3.7 d,收获期推迟了1.7 d,全生育期延长了5.4 d左右,种植重心也向北位移了近80 km。田间实际增温试验也发现,夜间温度继续升高1℃,东北水稻单产仍可以提高10%左右。上述分析与试验表明,气候变暖对东北水稻的增产效应显著。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上,应从多抗品种选育、抗逆栽培创新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增强稻田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充分挖掘水稻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7
+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