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行为实践研究

被引:26
作者
陈俊红 [1 ]
田有国 [2 ]
龚晶 [1 ]
杜洪燕 [1 ]
刘哲 [2 ]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农技推广; 公益性主体; 经营性主体; 教学科研主体; 行为实践;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8.0031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摘要
农业技术推广涉及众多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各主体的自身发展、行为实践及相互协作程度,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和力度。本文基于陕西、甘肃、河北等8省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总结归纳我国农技推广各主体的行为实践和经验,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供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得到全面履行,引导和规范了社会化服务、建设了类型多样试验示范基地、探索了效率优先的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对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我国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主体探索了延伸式服务、合作式服务、引导式服务、农技综合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技术示范带动服务和托管式技术服务7种模式,教学科研机构创新了科技小院、试验示范站、四体融合、三位一体和技术总承包等5种模式。然而,不同主体农技推广过程中,存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主体活力不足、经营性服务组织能力不强、教学科研主体创新不够、多元化主体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扶持经营性主体发展壮大、推进农科教推一体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推广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567 / 57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农户兼业、生产性服务与水稻种植面积决策——基于11省1646户农户的实证研究 [J].
杨万江 ;
李琪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1) :100-109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作用机理及改进策略 [J].
张标 ;
张领先 ;
王洁琼 .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 (22) :42-51
[3]   省市县协同联动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实施国家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为例 [J].
刘建峰 ;
段洪洋 ;
禹绍国 ;
林悦欣 .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44 (09) :167-172
[4]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J].
周海迪 ;
孟庆军 .
经济研究导刊, 2017, (20) :22-23
[5]   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苏振锋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 (05) :66-71
[6]   农业科技推广、资本深化与就业替代——基于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证分析 [J].
周敏丹 ;
尹志锋 .
经济学家, 2017, (05) :91-96
[8]   对提升科研院所惠农服务能力的思考 [J].
陈俊红 ;
陈玛琳 ;
秦向阳 ;
黄杰 .
北方园艺, 2017, (07) :205-209
[9]   北京市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数研究 [J].
李芸 ;
陈俊红 ;
陈慈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02) :204-211
[10]   互联网思维下农业技术扩散体系重构 [J].
郭艳军 .
农业经济, 2017, (03)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