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被引:30
作者
胡胜利
机构
[1]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情境; 成就归因; 策略指导; 再归因训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J].
刘志华 ;
郭占基 .
心理科学, 1993, (04) :8-14+66
[2]   课堂情境中学生竞争对其成就归因和成就行为的影响 [J].
刘世奎 .
心理学报, 1992, (02) :182-189
[3]   我国东南地区学生成功归因的倾向 [J].
林钟敏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04) :6-17
[4]   归因理论发展之概观 [J].
刘东台 .
心理科学通讯, 1986, (06) :47-53
[5]  
动机心理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孙煜明 主编, 1993
[6]  
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美)詹姆斯·H·麦可米伦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