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82
作者
左建平 [1 ,2 ]
谢和平 [2 ,3 ]
孟冰冰 [2 ]
刘建锋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试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岩石力学与分形研究所
[3]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分级加卸载; 残余变形; 耗散能; 加卸载弹性模量;
D O I
10.16285/j.rsm.2011.05.028
中图分类号
TD315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通过MTS 815试验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分级加卸载试验。分级加卸载下煤岩组合体破坏以脆性破坏机制为主,与单轴作用相比,分级加卸载作用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更为破碎,且破坏强度有所提高,但轴向和环向应变却有所降低。同一循环中的加载与卸载曲线基本不重合,且多数情况不形成闭合环路;卸载曲线与下一个循环的加载曲线通常也不重合,但会形成闭合环路。第1循环结束时残余变形较大,加卸载曲线形成了类似"牛角"状的曲线;随着循环加卸载地进行,与残余变形相比第1循环有所降低,加载和卸载曲线在逐渐靠近,并且加卸载曲线类似"竹叶"状。获得了残余变形和加卸载弹性模量随循环加卸载的变化关系,并且实验表明卸载到1 MPa附近时,卸载线是曲折波动的;但在再次加载初期,加载线几乎是直线,且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加载线和上一个循环的卸载线逐渐分离。循环加卸载后应变相位逐渐滞后于应力相位,内因可能是因为岩石矿物颗粒间的黏滞性以及煤岩组合体界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而外因可能是循环加卸载导致了煤岩体内部损伤,并由此诱发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
引用
收藏
页码:1287 / 12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深部煤岩单体及组合体的破坏机制与力学特性研究 [J].
左建平 ;
谢和平 ;
吴爱民 ;
刘建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 (01) :84-92
[2]   矽卡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声发射特性研究 [J].
徐速超 ;
冯夏庭 ;
陈炳瑞 .
岩土力学, 2009, 30 (10) :2929-2934
[3]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 [J].
张勇 ;
孔令伟 ;
郭爱国 ;
李雄威 .
岩土力学, 2009, 30 (06) :1542-1548
[4]   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阻尼特性的试验研究 [J].
刘建锋 ;
谢和平 ;
徐进 ;
杨春和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4) :712-717
[5]   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 [J].
杨永杰 ;
宋扬 ;
楚俊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1) :201-205
[6]   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类材料变形特性的实验研究 [J].
许江 ;
鲜学福 ;
王鸿 ;
王维忠 ;
杨秀贵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3040-3045
[7]   循环载荷条件下岩石塑性滞回环的演化规律 [J].
王鸿 ;
许江 ;
杨秀贵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80-82
[8]   细粒砂岩在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变形实验 [J].
许江 ;
王维忠 ;
杨秀贵 ;
王鸿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2) :60-62
[9]   循环荷载下饱和岩石的滞后和衰减 [J].
陈运平 ;
席道瑛 ;
薛彦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4) :672-679
[10]   煤岩串联组合模型及冲击地压机理的研究 [J].
刘建新 ;
唐春安 ;
朱万成 ;
杨天鸿 .
岩土工程学报, 2004, (02) :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