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岩单体及组合体的破坏机制与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98
作者
左建平 [1 ,2 ]
谢和平 [2 ,3 ]
吴爱民 [1 ]
刘建锋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岩石力学与分形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围压; 煤岩组合体; 破坏模式; Ⅱ类曲线; 残余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MTS815试验机对钱家营岩样、煤样和煤岩组合体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应力条件下煤岩单体及组合体的破坏模式和力学行为,并比较异同。单轴条件下钱家营砂岩的破坏以剪切、劈裂及混合破坏模式为主,并且砂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波速近似成正比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砂岩能产生Ⅱ类曲线,但需采用环向位移控制加载,且砂岩需具有高强度和低非均质度,但煤和煤岩组合体几乎不发生Ⅱ类曲线破坏。单轴条件下煤样以劈裂破坏机制为主,但煤样的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波速的关系基本不明显。对于不同围压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煤体内部:单轴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以劈裂破坏为主,而煤体内部发生的破坏由于裂纹的高速扩展有可能贯通到岩石中去,从而导致岩石的破坏,并且煤岩组合体破坏后几乎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三轴试验中,煤岩组合体的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但破坏后还有残余强度。随着围压升高煤岩组合体弹性模量总体趋势是初始缓慢增加,当围压超过15 MPa后弹性模量迅速增加;组合体的峰值强度与围压基本成线性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岩石I类和II类曲线形成机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分析
    潘鹏志
    周辉
    冯夏庭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2) : 3823 - 3829
  • [2] 组合煤岩冲击破坏电磁辐射规律研究
    窦林名
    田京城
    陆菜平
    吴兴荣
    牟宗龙
    张小涛
    李志华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9) : 143 - 146
  • [3] 深部的概念体系及工程评价指标
    何满潮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6) : 2854 - 2858
  • [4] 基于工程体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两体力学模型初探
    谢和平
    陈忠辉
    周宏伟
    易成
    陈志坚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9) : 1457 - 1464
  • [5] 孙村煤矿-1 100m水平深部煤岩冲击倾向性组合试验研究
    刘波
    杨仁树
    郭东明
    张殿振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4) : 2402 - 2408
  • [6] 二岩体系统破坏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林鹏
    唐春安
    陈忠辉
    黄润秋
    [J]. 地震, 1999, (04) : 413 - 418
  • [7] 非线性岩石力学的新进展——深部岩体力学的若干关键问题[A]. 钱七虎.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04
  • [8] 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左宇军, 2008
  • [9] 地质灾害过程模拟和过程控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黄润秋等著, 2002
  • [10] 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导引[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秦四清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