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与2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8
作者
李小磊
刘文菊
赵全利
耿丽平
张丽娟
刘楠
乔斌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小麦生育期; 微生物菌剂; 耕作方式; 土壤酶活性; 秸秆还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和微生物菌剂施用下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笔者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旋耕和深耕方式以及添加不同微生物菌剂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脲酶活性在拔节期明显降低,施入拔节肥后其活性逐渐增强,孕穗期达到高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生育期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拔节期达到最低,施入拔节氮肥后其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小麦收获期土壤根区3种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区。旋耕和深耕没有明显影响土壤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而旋耕显著提高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施用微生物菌剂对3种土壤酶活性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吴菲.中国农业大学.2005, 05
[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D].陈蓓.甘肃农业大学.2004, 02
[3]   不同耕作和轮作方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J].
姜桂英 ;
黄绍敏 ;
郭斗斗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3 (03) :335-342
[4]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招弟 ;
蔡立群 ;
张仁陟 ;
李爱宗 .
土壤通报, 2008, (03) :514-517
[5]   长期施肥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曾玲玲 ;
张兴梅 ;
洪音 ;
刘德福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02) :27-30+60
[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J].
张江山 ;
郭剑芬 ;
陈光水 ;
钱伟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5, (04) :327-330+350
[7]   长期不同培肥生态环境下黑土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 [J].
李东坡 ;
武志杰 ;
陈利军 ;
梁成华 ;
朱平 ;
任军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20-23
[8]   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J].
樊军 ;
郝明德 .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1) :85-87
[9]  
An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alkali-soluble polysaccharide (and its derivatives) obtained from the sclerotia of Grifora umbellate (Fr. )PILAT..Ueno Y; Okamoto Y; Yamauchi R; et al;.Carbohydrate Research.1982,
[10]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关松荫 编著.农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