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被引:21
作者
楼兵干 [1 ]
陈吴健 [1 ]
林钗 [1 ]
王国荣 [2 ]
夏国绵 [2 ]
楼曼庆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大豆炭疽病; 病原真菌; 平头炭疽菌; 植物病原物互作;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2009.03.005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学观察、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研究引起鲜食大豆"台75"豆荚普遍出现条状不规则形病斑的原因。结果显示,条状不规则形病斑是由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引起的一种新的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该病原菌引起豆荚炭疽病症状主要有2种,一种是圆形斑,另一种是条状不规则斑即锈斑。在供试的7种大豆品种中,条状不规则斑主要出现在"台75"上,其余6个品种主要是圆形斑;"台75"条状不规则斑的病荚率为65.37%,其余品种上的病荚率分别为1.02%、1.87%、2.95%、3.56%、9.32%和12.25%。研究表明由平头炭疽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炭疽病的症状类型与寄主品种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J].
孙志峰 ;
楼兵干 ;
王国荣 ;
夏国绵 ;
楼曼庆 .
浙江农业学报, 2008, 20 (06) :432-436
[2]   12种杀菌剂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J].
陈吴健 ;
楼兵干 ;
王国荣 ;
夏国绵 ;
楼曼庆 .
浙江农业科学, 2007, (06) :707-709
[3]   不同碳源和氮源营养对大豆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J].
钟荣顺 ;
高智谋 ;
汪涛 ;
潘月敏 ;
陈方新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1) :107-110
[4]   大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的营养生理研究 [J].
汪涛 ;
钟荣顺 ;
高智谋 .
菌物研究, 2006, (03) :91-93
[5]   浙江无核柿炭疽病菌鉴定及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核相变化 [J].
张敬泽 ;
徐同 ;
何黎平 .
菌物学报, 2005, (03) :446-456
[6]   弯孢类炭疽菌rDNA ITS区的RFLP分析及分类研究 [J].
曾大兴 ;
戚佩坤 ;
姜子德 .
植物病理学报, 2004, (05) :431-436
[7]  
PCR‐based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Anthracnose Pathogens,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and C.?truncatum, from Vegetable Soybean in Taiwan[J] . L. S.Chen,C.Chu,C. D.Liu,R. S.Chen,J. G.Tsay.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 2006 (11‐)
[8]  
Species of Colletotrichum on Agavaceae[J] . David F. Farr,M. Catherine Aime,Amy Y. Rossman,Mary E. Palm.Mycological Research . 2006 (12)
[9]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etotrichum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of Proteaceae [J].
Lubbe, CM ;
Denman, S ;
Cannon, PF ;
Groenewald, JZE ;
Lamprecht, SC ;
Crous, PW .
MYCOLOGIA, 2004, 96 (06) :1268-1279
[10]  
Biology,Pathology and Control. Sutton B C. CAB International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