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梅梁湾夏季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特性

被引:15
作者
孙德勇
李云梅
黄家柱
乐成峰
龚绍琦
伍蓝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虚拟地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虚拟地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关键词
CDOM; 非藻类颗粒物; 浮游植物; 吸收光谱; 贡献率; 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2006年8月16、17日对太湖梅梁湾湖区15个样点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要素CDOM、非藻类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同时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分别对各水体要素的光谱吸收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水质参数建立相应的区域模式。其中,分UV-C(250290nm)、UV-B(290320nm)、UV-A(320400nm)和蓝光(400500nm)4个波段建立CDOM光谱吸收的关系模式,同时发现曲线斜率值S与440nm处吸收系数存在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紫外和蓝光波段R2分别达到0.958和0.835;总悬浮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在不同深度处有些相近,有些则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有机和无机颗粒物剖面分布的不确定性和总悬浮物浓度所引起;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nm的指数函数拟合斜率值S的变化范围为0.00560.0090nm-1(平均值(0.0070±0.0008)nm-1),各样点指数函数拟合的R2在0.91以上。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各水体要素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大小顺序是: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浮游植物在蓝、绿和红光波段的平均贡献率都在0.5以上,是水体吸收的主要贡献者;在蓝、绿和红光波段,非藻类颗粒物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350±0.145、0.412±0.162和0.232±0.125,CDOM的分别为0.121±0.052、0.088±0.059和0.050±0.038。
引用
收藏
页码:749 / 7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东海赤潮高发区半分析算法色素浓度反演 [J].
丘仲锋 ;
席红艳 ;
何宜军 ;
陈介中 ;
简伟军 .
环境科学, 2006, (08) :1516-1521
[2]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空间分布及光学行为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杨龙元 .
湖泊科学, 2006, (04) :319-326
[3]   黄东海海区春季半经验分析生物-光学算法研究 [J].
李铜基 ;
朱建华 ;
陈清莲 .
海洋技术, 2006, (01) :83-88
[4]   东太湖CDOM吸收光谱的影响因素与参数确定 [J].
马荣华 ;
戴锦芳 ;
张运林 .
湖泊科学, 2005, (02) :120-126
[5]   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及荧光特性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马荣华 ;
朱广伟 ;
陈伟民 .
环境科学, 2005, (02) :142-147
[6]   黄东海海区浮游植物色素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关系研究 [J].
朱建华 ;
李铜基 .
海洋技术, 2004, (04) :117-122
[7]   珠江口颗粒物吸收系数与盐度及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 [J].
许晓强 ;
曹文熙 ;
杨跃忠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63-71
[8]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对光的吸收 [J].
张运林 ;
吴生才 ;
秦伯强 ;
陈伟民 ;
朱广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4) :22-26
[9]   珠江口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及其区域模式 [J].
曹文熙 ;
杨跃忠 ;
许晓强 ;
黄良民 ;
张建林 .
科学通报, 2003, (17) :1876-1882
[10]   太湖水体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特征研究 [J].
俞宏 ;
蔡启铭 ;
吴敬禄 .
水科学进展, 2003, (01)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