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蓟县系杨庄组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8
作者
吴怀春
张世红
李正祥
李海燕
董进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岩石圈构造和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Tecton-ics Special Research Centre
[4] School of Earth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5]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6] Crawley
[7] 岩石圈构造和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8] 北京
[9] WA
[10] Australia
关键词
华北地台; 杨庄组; 古地磁; 中元古代; Rodinia; Columbia;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8 [地磁学];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70904 ;
摘要
对采自蓟县剖面的蓟县系杨庄组(1350Ma)紫红色泥质白云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成功分离出两个剩磁分量.低温分量A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接近,被解释为重磁化分量.高温稳定剩磁分量B能够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验(褶皱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和95%置信水平上通过倒转检验.岩石磁学实验表明其携磁矿物为赤铁矿.其平均方向在构造校正前为D/I=77.6°/?24.3°(κ=5.4,α95=18.3°),校正后为D/I=72.2°/11.5°(κ=24.6,α95=7.9°,N=15),该分量被解释为原生剩磁.相应的视磁极位置为(17.3°N,214.5°E,dp/dm=4.1°/8.0°).对现有高质量古地磁极拟合结果表明,华北地台、Laurentia、Baltica和Siberia大陆在1800~1350Ma期间保持同一连接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70 / 13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华北古大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 [J].
陆松年 ;
杨春亮 ;
李怀坤 ;
陈志宏 .
地学前缘, 2002, (04) :225-233
[2]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J].
周建波 ;
郑永飞 ;
杨晓勇 ;
舒勇 ;
魏春生 ;
谢智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1) :46-61
[3]  
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古地磁研究新成果及其古地理意义[J]. 张世红,李正祥,吴怀春,王鸿祯.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4]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J]. 朱日祥,杨振宇,马醒华,吴汉宁,孟自芳,方大钧,黄宝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S1)
[5]   蓟县剖面杨庄组和雾迷山组形成年龄的研究 [J].
王松山,桑海清,裘冀,陈孟莪,李明荣 .
地质科学, 1995, (02) :166-173
[6]   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古地磁研究 [J].
张惠民 ;
张文治 ;
D.P. Elston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5) :602-615
[7]   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的古地磁结果 [J].
林金录 .
科学通报 , 1988, (03) :207-210
[8]  
中朝板块北侧褶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规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唐克东等著, 1992
[9]  
A Paleo-Meso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 assembly, growth and breakup[J] . Guochun Zhao,Min Sun,Simon A. Wilde,Sanzhong Li.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04 (1)
[10]   Paleomagnetic evidence for a paleo-meso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 Columbia [J].
Meert, JG .
GONDWANA RESEARCH, 2002, 5 (01) :2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