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聚类法评价长江口、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被引:28
作者
孙维萍 [1 ,2 ]
于培松 [1 ]
潘建明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灰色聚类法; 重金属; 长江口; 杭州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通过2007年秋季航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了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汞、砷、铜、铅、锌、镉、总铬的含量与分布,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评价。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通过灰类白化权函数确定海水水质分级界限及各参评指标对不同等级的聚类权,构建了海水中重金属的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合理地评价海水中的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总体情况良好,但是汞、铅含量偏高,尤其是汞。长江口外以北、杭州湾北岸口外及舟山群岛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相对较差,陆源排污为主要影响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邓聚龙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   灰色聚类评价法在海口湾近岸海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岳平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1) :4365-4366+4410
[3]   灰色聚类法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J].
平仙隐 ;
沈新强 .
海洋渔业, 2006, (04) :326-330
[4]   灰色理论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J].
曹剑峰 ;
钦丽娟 ;
平建华 ;
王楠 ;
沈媛媛 .
人民黄河, 2005, (0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