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

被引:823
作者
何红娟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内在逻辑; 教育共同体;
D O I
10.15938/j.cnki.iper.2017.05.013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复杂性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理论基础是实现课程系统性与协同性的耦合、课程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通,思政教育理念转换、大思政模式构建,教育共同体形成、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前提、根本要求、基本依托和必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共同体与社会.[M].(德) 滕尼斯;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肖峰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4]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4,
[5]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E·Ainstein) 著;许良英等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
[7]   马克思对传统教育思想方式的批判 [J].
舒志定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9 (05) :82-87
[8]   高校学生党建运行机制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J].
吴晓庆 ;
兰天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 32 (02) :104-106
[10]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建构 [J].
阮博 .
思想教育研究, 2013, (02)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