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煤成气及其砂岩气藏成藏模式

被引:10
作者
谭梦琦 [1 ]
董昭雄 [1 ]
刘忠群 [1 ]
宋和平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煤成气; 砂岩气藏; 成藏模式; 高角度裂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地层中广泛发育的煤层是大型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煤层埋深为2.2~2.8 km,厚度为22~49 m,镜质体反射率为0.6%2.5%,属长焰煤—贫煤;煤层是良好的烃源岩,其平均生烃强度为23.52×108m3/km2.煤层、砂岩储层和顶部上石盒子区域性泥岩盖层的良好空间配置是上古生界煤成气砂岩气藏形成的关键.描述了该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和泥岩中2种高角度裂缝特征,指出了裂缝的形成时期及其在煤成气成藏中的运移通道作用.最后将该地区煤成气藏近源型成藏模式细分为近源-源内聚集型和近源-裂缝运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41+108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J].
董昭雄 ;
沈昭国 ;
何国贤 ;
刘忠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62-167
[2]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J].
郝蜀民 ;
李良 ;
尤欢增 .
中国地质, 2007, (04) :606-611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层气储层特征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周焕顺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 (01) :37-40
[4]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J].
郝蜀民 ;
惠宽洋 ;
李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2-768
[5]   中国天然气勘探及其地学理论的主要新进展 [J].
戴金星 ;
胡安平 ;
杨春 ;
周庆华 .
天然气工业, 2006, (12) :1-5+191
[6]   非生物天然气资源的特征与前景 [J].
戴金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1-6
[7]   多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 [J].
张福礼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2) :138-142+152
[8]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J].
李良 ;
袁志祥 ;
惠宽洋 ;
刘树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68-271+282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J].
赵林 ;
夏新宇 ;
戴金星 ;
洪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2) :136-139+166
[10]   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J].
戴金星 ;
宋岩 ;
张厚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4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