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1段储层与沉积微相的关系

被引:14
作者
董昭雄 [1 ,2 ]
沈昭国 [1 ]
何国贤 [2 ]
刘忠群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分流河道; 沉积微相; 致密砂岩;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1段主要发育河床滞留、分流河道、河道砂坝、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河间洼地和河漫沼泽8种沉积微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分流河道和心滩沉积微相。储层综合特征和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影响气层产能的最敏感的参数是储层中值半径。储层喉道中值半径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性以及碎屑颗粒粒度和石英含量等地质特征决定于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对区内山1段储层沉积微相和中值半径等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天然气主要赋存于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平面上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河流交汇处。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J].
罗东明 ;
谭学群 ;
游瑜春 ;
刘建党 ;
冯琼 ;
刘忠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1) :38-44
[2]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J].
郝蜀民 ;
惠宽洋 ;
李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2-768
[3]   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5
[4]   鄂尔多斯塔巴庙地区上古气藏特征及成藏机理 [J].
周文 ;
张哨楠 ;
李良 ;
苏付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06-610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J].
李良 ;
袁志祥 ;
惠宽洋 ;
刘树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68-271+282
[6]  
中国天然气储层[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赵澄林等著, 1999
[7]  
中国天然气地质学卷四[鄂尔多斯盆地]. 杨俊杰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 1996
[8]  
Practic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Zhang H,Kang Y,You L,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WPC1stYouth Forum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