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R模型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应用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27
作者
皮庆
王小林
成金华
谈艳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P-S-R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 武汉城市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的作用机制出发,构建包括系统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26项指标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武汉城市圈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近年来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环境承载力变化较明显,整个武汉城市圈环境状况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地区逐渐递减;(2)武汉和孝感市环境状况有所改善,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强,黄石、鄂州两地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其他地区环境承载力变化相对较小;(3)依据评价结果,建议武汉城市圈要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尤其是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废水、固体废弃物利用效率和处理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湖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杜勇 ;
皮庆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5, 28 (03) :60-65
[2]   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山东半岛为例 [J].
王奎峰 ;
李娜 ;
于学峰 ;
王岳林 ;
刘洋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8) :2133-2139
[3]   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J].
成金华 ;
冯银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1) :30-37+2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J].
王金南 ;
于雷 ;
万军 ;
徐毅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 (06) :1147-1151
[5]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熊建新 ;
陈端吕 ;
谢雪梅 .
经济地理, 2012, 32 (11) :138-142
[6]   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J].
林婧 ;
董成森 .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22) :36-38+43
[7]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区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 [J].
刘子刚 ;
郑瑜 .
资源科学, 2011, 33 (06) :1083-1088
[8]   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系分析 [J].
张燕 ;
徐建华 ;
曾刚 ;
胡青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328-1334
[9]   环境承载力不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模型及其应用——以北京市通州区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J].
曾维华 ;
杨月梅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7) :667-672
[10]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J].
曾维华 ;
杨月梅 ;
陈荣昌 ;
李菲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6)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