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和气态烃在煤成气形成演化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3
作者
邱军利
雷天柱
夏燕青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甘肃兰州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褐煤; 缩聚和裂解; 氢气和气态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有可溶有机质和无可溶有机质的Y、Z两个系列气态产物中氢气和气态烃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煤在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氢气和气态烃,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气态烃在消耗氢气的同时也促进氢气的生成,这种矛盾关系恰恰反映了热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两极分化的反应关系;两系列不同温度区间氢气、气态烃、可溶有机质产量差值的变化,也显现出干酪根在不同温度段降解过程中缩聚和裂解反应的差异性和反应的阶段性优势。这是研究煤在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与煤成气形成演化关系的一个方面,为干酪根热降解机理和煤成气演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成烃潜力的实验研究 [J].
姚素平 ;
张景荣 ;
胡文瑄 ;
曹剑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4, (01) :24-28
[2]   未熟-低熟阶段有机质的“两极分化”作用——低温低压加水热模拟实验 [J].
王培荣 ;
陈奇 ;
何文祥 ;
朱俊章 .
科学通报, 1999, (02) :208-211
[3]   有机地质大分子结构与未熟油生成 [J].
秦匡宗 ;
郭绍辉 ;
李术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1-6+118
[4]   低成熟阶段煤可溶有机质的热缩聚作用 [J].
王春江 ;
夏燕青 ;
罗斌杰 .
科学通报, 1997, (06) :631-633
[5]   上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干酪根的油气生成模拟实验 [J].
刘宝泉 ;
蔡冰 ;
方杰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0, (02) :147-161
[6]   腐殖煤的热降解机理和生烃率 [J].
杨文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1) :26-37
[7]   原油热解成气模拟实验 [J].
王涵云 ;
杨天宇 .
天然气工业, 1982, (03) :28-33
[8]  
煤成烃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傅家谟等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