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运移路径示踪研究

被引:14
作者
吴楠 [1 ]
刘显凤 [1 ]
徐涛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关键词
油气运移; 示踪原理;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油气运移是成藏过程重要的组成单元,油气运移方向的正确分析对圈闭预测及油田的勘探开发部署至关重要。目前,对于油气运移方向的研究多基于运移中可能发生趋势性变化的示踪指标(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层地球化学特征等)的分析。系统总结和分析现有各种示踪油气运移的指标及应用方法(原油物性指示、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示踪、含氮化合物、伊利石测年等方法),论述了不同油气体系中油气运移研究技术的选择方法,强调了综合运用多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105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东濮凹陷西斜坡油藏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源对比 [J].
苏惠 ;
张金川 ;
曲丽萍 ;
王立志 ;
王萍霞 ;
何锋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6) :711-715+677
[2]   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油源分析及勘探前景 [J].
史鸿祥 ;
徐志明 ;
林峰 ;
王廷栋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6) :21-24
[3]   稳定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J].
王强 ;
付晓文 ;
徐志明 ;
胡守志 ;
胡雄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233-237
[4]   K-Ar测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探讨 [J].
彭杨伟 ;
高军平 ;
王翔 .
甘肃科技, 2005, (02) :110-113
[5]   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原油成熟度 [J].
李林强 ;
林壬子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1) :44-46
[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J].
顾忆 ;
黄继文 ;
邵志兵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6) :746-750
[7]   成岩伊利石K-Ar年龄分析及其意义 [J].
吴劲薇 ;
陈小明 ;
杨忠芳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4) :444-448
[8]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几个应用实例 [J].
黎茂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11-19+109
[9]   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油气成藏期中的应用 [J].
白国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00-103+131
[10]   油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在莺琼盆地油气二次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J].
陈践发 ;
沈平 ;
黄保家 ;
张启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91-9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