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和生计方式转型——四川省邛崃市木梯村和直台村田野考察报告

被引:14
作者
王俊鸿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羌族; 异地安置; 生计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4 [移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年多来,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工作已经结束,在邛崃南宝山居住的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永久定居点的生活。然而,由于定居地与迁出地在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羌族移民文化适应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未能充分利用南宝山当地的资源,借助现有生计方式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考察报告将从南宝山异地安置政策和产业规划出发,着重考察羌族移民的生计转型及对家庭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并结合南宝山当地农民生计方式的访谈资料,对异地安置点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91 +9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瑶族农民的生计转型调查研究——以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为例[J]. 秦红增,唐剑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2]   文化理性与生存样态的文化选择 [J].
罗康隆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70-77
[3]   地方性知识的扭曲、缺失和复原——以中国西南地区的三个少数民族为例 [J].
杨庭硕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62-66+84
[4]  
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J]. 罗康隆.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