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荧光假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其质粒DNA复制区的克隆

被引:3
作者
于群
张杰
王晓明
丁之铨
黄大昉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分离克隆; 复制子; 穿梭载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785 [转化及克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国内多个地区的65份土样中分离纯化了产荧光假单胞菌株146株,其中菌株DSC3和DKXC1含有质粒。细胞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和检测证明DKXC1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以其为出发菌株,克隆了该菌质粒DNA复制子1.7kb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DNA片段由3个ORF组成,分别编码311、130、115个氨基酸;它与已知的Pf-E.coli穿梭质粒pUCP19的复制区同源性只有49%。该复制子DNA序列已在GenBank登记,登记号为AF273219,这是国内分离克隆的第一个Pseudomonas质粒DNA复制子。以此复制子构建了4.7kb的E.coli-Pf穿梭载体pYQSPE,该质粒在荧光假单胞菌P303中能够稳定复制和遗传。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双价杀虫蛋白基因在荧光假单胞菌中的表达及增效 [J].
丁之铨 ;
张杰 ;
宋福平 ;
黄大昉 ;
李季伦 .
微生物学报, 2000, (06) :573-578
[2]   用电激转化法构建杀虫防病荧光假单胞菌 [J].
张光焰,张杰,彭于发,赵建周,陈彩层,徐樱,黄大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5, (04) :8-13
[3]   荧光假单胞细菌对小麦全蚀病防治作用基因的Tn5诱变及遗传分析 [J].
彭于发 ;
A.R.波波洛斯基 ;
A.H.埃林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06) :89-89
[4]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萨姆布鲁克(Sambrook;J·)等 著;金冬雁等 译.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