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苗种来源的中国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3
作者
刘莹 [1 ,2 ]
刘卫东 [1 ]
李文姬 [1 ]
鲍相渤 [1 ]
张明 [1 ]
李云峰
高祥刚 [1 ]
赫崇波 [1 ]
机构
[1]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水产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 微卫星; 种质资源; 杂交;
D O 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09.s1.075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于1982年从日本引入中国并展开规模化养殖。由于引入的亲贝数目有限,使虾夷扇贝在人工育苗养殖过程中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下降。本研究使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日本原种贝(♀、♂)自交后的子代群体(RZ)、国内种贝(♀、♂)自交后的子代群体(DZ)、日本原种贝(♂)与国内种贝(♀)的杂交群体(ZH)和国内自然海区(中国旅顺月亮湾)天然繁殖群体(HC)4个不同的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3.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718~0.7017,日本野生群体做为种贝繁殖的苗种(RZ)与中国养殖群体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除了DZ群体外其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无显著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7+276 +2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虾夷扇贝的多态性微卫星座位 [J].
赵莹莹 ;
朱晓琛 ;
孙效文 ;
梁利群 ;
孙洋 ;
刘丹 .
动物学报, 2006, (01) :229-233
[2]   虾夷扇贝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J].
高悦勉 ;
李国喜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3, (04) :269-272
[3]   Genetic structure of Japanese scallop population in Hokkaido, analyzed by mitochondrial haplotype distribution [J].
Nagashima, K ;
Sato, M ;
Kawamata, K ;
Nakamura, A ;
Ohta, T .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5, 7 (01) :1-10
[4]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Japanese scallop (Mizuhopecten yessoensi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a population genetic study [J].
Sato, M ;
Kawamata, K ;
Zaslavskaya, N ;
Nakamura, A ;
Ohta, T ;
Nishikiori, T ;
Brykov, V ;
Nagashima, K .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5, 7 (06) :713-728
[5]  
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M].陈灵芝;马克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