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被引:25
作者
吕江津
王庆元
杨晓君
机构
[1] 天津市气象台
关键词
强对流; 暴雨; 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对2005年7月22—24日影响海河流域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低气压云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冷空气前沿的上升气流在暖区激发出几个较旺盛的中小尺度的强对流云团造成此次的降水过程;数值预报在对流层中部冷平流入侵海河流域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日本模式和T213在此次海河流域强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存在优势,德国模式在强降水量级的预报上最接近实况,但三家数值模式预报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位置不够准确,导致海河流域的降水预报的时空分布有一定误差。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130 +1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天气预报方法与业务系统研究文集.[M].中央气象台编著;.气象出版社.2002,
  • [2] 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M].丁一汇;李崇银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 [3] 2005年8月16日天津大暴雨成因分析
    李云
    缪启龙
    江吉喜
    [J]. 气象, 2007, (05) : 83 - 88
  • [4] 一次雷暴大风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王彦
    吕江津
    王庆元
    吴丹朱
    贾惠珍
    [J]. 气象, 2006, (02) : 75 - 80
  • [5] 2004年7月10日北京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毛冬艳
    乔林
    陈涛
    杨克明
    [J]. 气象, 2005, (05) : 42 - 46+58
  • [6] “03.8”辽宁地区暴雨过程成因的诊断分析
    王健
    寿绍文
    陈力强
    何玉科
    [J]. 气象, 2005, (04) : 18 - 22+97
  • [7] 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旱涝的关系
    谭桂容
    孙照渤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 206 - 211
  • [8] 山东半岛东部中尺度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崔晶
    张丰启
    [J]. 气象, 2003, (10) : 33 - 37
  • [9] “96.8”河北特大暴雨地面中尺度系统分析
    杜青文
    任荣彩
    康锡言
    [J]. 气象, 1999, (07) : 26 - 29+41
  • [10] 环境场大尺度锋面系统与变性台风结构特征及其暴雨的形成
    徐祥德
    陈联寿
    解以扬
    程朝晖
    [J]. 大气科学, 1998, (05) : 69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