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68
作者
陈春艳 [1 ]
孔期 [2 ]
李如琦 [1 ]
机构
[1] 新疆气象台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动力条件; 水汽条件; 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6—17日天山北坡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100hPa南亚高压呈双体型、500 hPa中亚低值系统在天山北坡东段稳定维持的环流背景下;沿天山两侧的强东西风切变组织了系统性的强上升运动、低层向山的偏北气流与天山北坡向北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产生的辐合上升运动促使暴雨强度增大;暴雨区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气旋性涡柱区相对应;来自孟加拉湾沿高原东侧偏南气流北上的水汽,通过中高层的西南气流和低空的偏东气流两条路径接力输送到暴雨区;正位涡异常与暴雨的发生关系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J].
王晓芳 ;
黄华丽 ;
黄治勇 .
气象, 2011, 37 (10) :1206-1215
[2]   2009年8月29日黄淮和西南地区不同性质暴雨特征分析 [J].
林建 .
气象, 2011, 37 (03) :276-284
[3]   基础理论与预报实践 [J].
陶祖钰 .
气象, 2011, 37 (02) :129-135
[4]   位涡理论及其应用 [J].
寿绍文 .
气象, 2010, 36 (03) :9-18
[5]   2008年8月末湖北连续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 [J].
张端禹 ;
王明欢 ;
陈波 .
气象, 2010, 36 (02) :48-53
[6]   2008年“7.02”滇中大暴雨的成因诊断与数值模拟 [J].
尤红 ;
肖子牛 ;
王曼 ;
曹中和 .
气象, 2010, 36 (01) :7-16
[7]   2004年7月黄淮特大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 [J].
杨克明 ;
林建 ;
康志明 ;
郭文华 .
高原气象 , 2006, (05) :781-791
[8]   “强降水和黄海气旋”中的干侵入分析 [J].
杨贵名 ;
毛冬艳 ;
姚秀萍 .
高原气象, 2006, (01) :16-28
[9]   新疆强对流暴雨的气候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研究 [J].
杨涛 ;
杨莲梅 .
灾害学, 2003, (01) :49-54
[10]   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 [J].
胡汝骥 ;
姜逢清 ;
王亚俊 ;
樊自立 .
干旱区地理, 2002, (03) :19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