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黄淮和西南地区不同性质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14
作者
林建
机构
[1]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暴雨;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湿位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8月29日发生在黄淮和西南地区东部不同性质暴雨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的暴雨发生在同一环流背景下,但却具有不同的性质,黄淮地区是锋面附近或锋后的稳定性降水,西南地区属于锋前暖区中对流性强降水特征。不同性质暴雨在涡度、散度、高低空急流配置及垂直经向环流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湿位涡垂直分布特征也各有异同:稳定性强降水对应高层有大湿位涡舌向下伸展至对流层低层,高空冷槽东移诱发低层低涡发展,低层有高湿位涡区与强降水对应;对流性强降水对应高层湿位涡舌向下伸展至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侵入触发湿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对流性强降水。两类不同性质暴雨其垂直结构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同,可以为降水性质和短历时降水强度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6 / 2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桂海林 ;
周兵 ;
金荣花 .
气象, 2010, 36 (08) :8-18
[2]   位涡理论及其应用 [J].
寿绍文 .
气象, 2010, 36 (03) :9-18
[3]   2008年“7.02”滇中大暴雨的成因诊断与数值模拟 [J].
尤红 ;
肖子牛 ;
王曼 ;
曹中和 .
气象, 2010, 36 (01) :7-16
[4]   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 [J].
尹洁 ;
吴静 ;
曹晓岗 ;
陈云辉 .
气象, 2009, 35 (11) :39-47+163
[5]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顾清源 ;
肖递祥 ;
黄楚惠 ;
师锐 ;
陈茂强 .
气象, 2009, 35 (04) :59-67
[6]   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J].
黄亿 ;
寿绍文 ;
傅灵艳 .
气象, 2009, 35 (01) :65-73
[7]   雅安“8·26”特大暴雨的天气分析附视频 [J].
彭贵康 ;
卢萍 ;
李昀英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03) :27-36
[8]   2006年9月4—5日四川暴雨过程分析 [J].
屠妮妮 ;
段玮 .
气象, 2008, (07) :51-60
[9]   一次西南低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顾清源 ;
周春花 ;
青泉 ;
张驹 .
气象, 2008, (04) :39-47
[10]   2007年梅雨锋降水的大尺度特征分析 [J].
陶诗言 ;
卫捷 ;
张小玲 .
气象, 2008, (04)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