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财物罪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8
作者
罗猛
王波峰
机构
[1]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财物; 毁坏; 非法占有目的; 破坏生产经营罪; 转化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对象包括无体物、虚拟财产以及非法财物,对"毁坏"含义的界定应以损害结果为标准。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取得型财产罪①的区分标准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对象不同。在某些情况下,故意毁坏财物罪会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盗窃罪产生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论处。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虚拟财产刑事保护的正当性——与侯国云教授商榷 [J].
王志祥 ;
袁宏山 .
北方法学, 2010, 4 (04) :147-156
[2]   破坏生产经营罪问题辨析 [J].
柏浪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3) :41-50
[3]   我国虚拟财产保护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J].
李文军 ;
蔡永彤 .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8 (06) :85-86
[4]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刑法规制研究 [J].
钱志强 ;
韩海军 .
法学杂志, 2009, 30 (09) :102-104
[6]   转化犯若干问题探析——以转化型抢劫罪为视角 [J].
王永杰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03) :66-70
[7]   盗窃违禁品定性探讨 [J].
胡爱斌 .
人民检察, 1998, (12) :11-13
[8]   转化犯与包容犯:两种立法例之比较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1993, (04) :78-85
[9]  
刑事法判解[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9
[10]  
日本刑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