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学—人文生态学的知识谱系与“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8
作者
毕向阳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社会形态学; 人文生态学; 社会学中国化; 社区研究;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21.05.004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个社会学专业团体提出的学说,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形态学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人文生态学在知识谱系上具有一定的关联。从哈布瓦赫的芝加哥之行及两个学派彼此互动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当时以英美和欧陆为中心的国际社会学基本格局。在此背景下,受不同传统影响的吴文藻、杨堃等人的主张与实践影响了20世纪30—40年代"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并最终塑造了"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主体风格。社会形态学的发展历程及社区研究的成就和反思表明,更具有解释力的研究需要重返社会形态学的整合框架,在总体性关照下立足本土实践,通过深入的经验研究和多方法结合揭示社会的复杂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116
页数:37
相关论文
共 87 条
[2]   葛兰言之苗族研究与当代意义 [J].
杨渝东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 12 (05) :49-57
[3]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J].
王铭铭 .
学术月刊, 2019, 51 (08) :143-167+178
[4]   生态到心态的转向——一种基于费孝通晚年文化观的再思考 [J].
赵旭东 ;
罗士泂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 (03) :32-39
[5]   社会学美国化的历程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启示 [J].
陈心想 .
社会学研究, 2019, 34 (01) :1-28+242
[6]   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 [J].
渠敬东 .
社会, 2019, 39 (01) :1-36
[7]   将生命还给社会:传记法作为一种总体叙事方式 [J].
赵丙祥 .
社会, 2019, 39 (01) :37-70
[8]   学术“同工”杨堃的批评 [J].
岳永逸 .
读书, 2018, (06) :21-28
[9]   孙末楠的Folkways与燕大民俗学研究 [J].
岳永逸 .
民俗研究, 2018, (02) :5-1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