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命还给社会:传记法作为一种总体叙事方式

被引:27
作者
赵丙祥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传记法; 生命史; 谱系法; 社会结构; 时势;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9.01.002
中图分类号
K062 [历史写法]; K810.1 [传记写作法];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060207 ; 0603 ;
摘要
在田野民族志和历史编纂学中,传记法是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本文从分析林耀华的作品入手,将其置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思想脉络中,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传记法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研究中的潜力与可能性。本文将谱系法、个人生命史和社会生命论归纳为"传记法三角"。在(扩展)谱系法和社会结构论的基础上,生命传记法可以呈现一个或多个人的生命历史,作为大历史中的片段。不过,现象学路径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离开对中央政权本身和总体结构的考察。在"时势"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中呈现生命传记,才不会只是个体的故事,而有希望成为一种对中国"总体"社会生活的有力叙事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70
页数:34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1]   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 [J].
渠敬东 .
社会, 2019, 39 (01) :1-36
[2]   “佛王”与皇帝:清初以来滇缅边疆银矿业的兴衰与山区社会的族群动员 [J].
马健雄 .
社会, 2018, 38 (04) :54-99
[3]   “山水”没落与现代中国艺术的困境 [J].
渠敬东 .
文化纵横, 2017, (02) :83-87
[5]   “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 [J].
应星 .
社会, 2016, 36 (04) :1-39
[6]   局部作为整体——从一个案例看社区研究的视野拓展 [J].
王铭铭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4) :98-120+244
[7]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J].
周飞舟 .
社会, 2015, 35 (01) :26-48
[8]  
博弈与认同:地方化国家在边疆地区的实践——基于南甸土司龚绶生命史的考察(1950-1969)[J]. 王春桥.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4(01)
[10]   从丧服制度看“差序格局”——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再反思 [J].
吴飞 .
开放时代, 2011, (01) :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