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作制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杨皓宇 [1 ,2 ]
赵小蓉 [1 ]
曾祥忠 [1 ]
蒲波 [2 ]
王昌桃 [1 ]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生态建设处
关键词
四川紫色丘陵区; 坡耕地;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系数;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6.04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轮作制为基础,通过在仁寿县建立18个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对4种不同农作制与4种施肥水平下各小区径流水样中的氮、磷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氮、磷流失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氮流失总量随施氮量而增加,在增量施肥+横坡种植方式下最大,为0.326kg·hm-2;氮流失总量和流失系数在优化施肥+横坡种植+秸秆覆盖+植物篱方式下最小,其流失总量为0.270kg·hm-2,流失系数为0.009%。磷流失总量和流失系数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总体上虽较为接近,但增量施肥+横坡种植方式下磷的流失总量最大,为0.020kg·hm-2;而优化施肥+横坡种植+秸秆覆盖+植物篱最小,为0.015kg·hm-2。研究表明,优化施肥、横坡种植、秸秆覆盖和植物篱拦蓄地表径流作用明显,是遏制耕地氮、磷流失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344 / 23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