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地区水文特征对硝态氮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34
作者
贾海燕 [1 ]
雷阿林 [2 ]
雷俊山 [2 ]
赵景柱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氮流失; 产流模式; 紫色土; 壤中流;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10.015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人工降雨模拟的方法,研究水文传输途径对紫色土中NO3--N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雨强中均观察到壤中流的存在.在小雨强长历时的降雨中壤中流的径流量大于大雨强短历时降雨;随着雨强的增大,壤中流的径流系数下降.在紫色土地区,氮素的流失途径不仅包括地表径流而且包括壤中流,并且壤中流是NO3--N的主要水文传输途径.无论是否受到施肥措施的影响,壤中流中NO3--N浓度均高于地表径流.在对照小区,壤中流中NO3--N平均浓度是地表径流的7倍以上;施肥后壤中流NO3--N平均浓度为26.07mg.L-1,是地表径流的20倍以上.在对照小区,壤中流NO3--N的流失量占流失总量的30%以上;在施肥小区,壤中流NO3--N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0%以上.在紫色土地区,土壤特征和降雨特征决定了该地区壤中流形式的普遍存在,而NO3--N以壤中流流失的特点与当地施肥习惯的耦合效应增大了该地区的NO3--N流失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658 / 16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太行山区坡地水文地质特性与渗流集蓄技术研究 [J].
曹建生 ;
刘昌明 ;
张万军 ;
杨永辉 .
水科学进展, 2005, (02) :216-221
[2]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水体N、P含量及其环境特征 [J].
高美荣 ;
朱波 ;
陈克亮 ;
李庆召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S1) :487-490
[3]   紫色土两种耕作制的产流产沙过程与水土流失观测准确性分析 [J].
刘刚才 ;
高美荣 ;
林三益 ;
刘淑珍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108-111
[4]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不同耕作制的产流过程初步分析 [J].
高美荣 ;
刘刚才 ;
朱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S1) :118-121
[5]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J].
黄丽 ;
丁树文 ;
董舟 ;
蔡强国 ;
张光远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1) :9-14+22
[6]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养分状况及养分流失 [J].
蔡崇法,丁树文,张光远,黄丽,王道合 .
地理研究, 1996, (03) :77-84
[7]   长江三峡区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流失量研究 [J].
刘佳桂 ;
蹇泽西 ;
杨艳生 ;
梁音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1, (03) :36-44
[8]  
水文学手册[M]. 科学出版社 , (美)DavidR.Maidment主编, 2002
[9]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10]  
Indicators of nitrate leaching los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of clayey and sandy soils in southeastern Oklahoma[J] . R.G. Silva,S.M. Holub,E.E. Jorgensen,A.N.M. Ashanuzzaman.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