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机制及其宏观研究方法

被引:17
作者
郭志华
臧润国
蒋有绪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所 北京
[3]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形成与维持机制; 3S技术; 数学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 ,虽有众多假说 ,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诸多生态因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得出了许多结论、导出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生物因子 (如生产力、生物量、种间关系、土壤微生物 )和非生物因子 (干扰与空间异质性、气候、土壤因子等 )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以及在生物多样性影响机制研究中所用的 3S技术与数学方法。总之 ,我们应坚持综合作用的观念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在不同的对象层次上 ,全面、深入地研究各类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才能得出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全面、完善的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海南五指山热带山地雨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安树青 ;
朱学雷 ;
王峥峰 ;
DavidG.Campbell ;
李国旗 ;
陈兴龙 .
生态学报, 1999, (06) :803-809
[2]   RS和GIS在植被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J].
彭少麟 ;
郭志华 ;
王伯荪 .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52-64
[3]   GIS和RS支持下广东省植被吸收PAR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J].
郭志华 ;
彭少麟 ;
王伯荪 ;
张征 .
生态学报, 1999, (04) :441-446
[4]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概述 [J].
臧润国 ;
刘世荣 ;
蒋有绪 .
林业科学, 1999, (04) :72-80
[5]   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 [J].
王峥峰 ;
安树青 ;
David G.Campell ;
杨小波 ;
朱学雷 .
生态学报, 1999, (01) :3-5
[6]   植物的特有现象与生物多样性 [J].
张宏达 .
生态科学, 1997, (02) :11-19
[7]   陆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特征 [J].
贺金生 ;
陈伟烈 .
生态学报, 1997, (01) :93-101
[8]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初探 [J].
黄建辉 .
生物多样性, 1994, (02) :103-107
[9]   关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问题 [J].
蒋有绪 ;
刘世荣 .
自然资源学报, 1993, (04) :289-298
[10]  
林隙动态与森林生物多样性[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臧润国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