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型犯罪立法动向及其正当化根据

被引:12
作者
阎二鹏
机构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持有; 堵截犯罪构成;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法教义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持有型犯罪独特之不法与责任内涵使其区别于传统作为与不作为犯罪,通过教义学中"危险犯"之法理可将持有行为的入罪根据解读为对法益侵害的抽象危险。我国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立法传统是通过持有对象的特定性、关联犯罪之严重性以及与法益侵害实害结果的密接性合理划定持有行为犯罪圈,但《刑修九》所设立之"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基本突破了立法传统。持有型犯罪特有之"堵截"犯罪构成功能在实现刑法之"法益保护机能"的同时,若适用不当,亦可能引发犯罪圈之非理性扩张。在法教义学视阈下,通过"情节严重""主观故意推定""最后手段性"的规范性限缩路径或可为其司法适用提供指引。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德国刑法学总论.[M].(德) 罗克辛; 著.法律出版社.2013,
[2]  
刑法学.[M].黎宏; 著.法律出版社.2012,
[3]  
刑法总论.[M].(日) 山口厚;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M].张明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78-7-301-17289-6
[5]  
刑事法网.[M].梁根林著;.法律出版社.2005,
[6]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7]  
问题与主义之间.[M].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德)弗兰茨·冯·李斯特(FranzV.Liszt)著;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
[9]  
刑事法学要论.[M].北京大学《刑事法学要论》编辑组编;.法律出版社.1998,
[10]  
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M].储槐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