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型犯罪立法动向及其正当化根据

被引:12
作者
阎二鹏
机构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持有; 堵截犯罪构成;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法教义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持有型犯罪独特之不法与责任内涵使其区别于传统作为与不作为犯罪,通过教义学中"危险犯"之法理可将持有行为的入罪根据解读为对法益侵害的抽象危险。我国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立法传统是通过持有对象的特定性、关联犯罪之严重性以及与法益侵害实害结果的密接性合理划定持有行为犯罪圈,但《刑修九》所设立之"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基本突破了立法传统。持有型犯罪特有之"堵截"犯罪构成功能在实现刑法之"法益保护机能"的同时,若适用不当,亦可能引发犯罪圈之非理性扩张。在法教义学视阈下,通过"情节严重""主观故意推定""最后手段性"的规范性限缩路径或可为其司法适用提供指引。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刑法与相关部门法关系的调适 [J].
赵秉志 ;
袁彬 .
法学, 2013, (09) :113-121
[23]   “醉驾”入刑后的定罪困扰与省思 [J].
梁根林 .
法学, 2013, (03) :52-60
[24]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新解——兼论但书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展开 [J].
王强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1, 29 (05) :86-95
[25]   刑法的修改:轨迹、应然与实然——兼及对刑法修正案(八)的评价 [J].
邢馨宇 ;
邱兴隆 .
法学研究, 2011, 33 (02) :19-35
[26]   论持有型犯罪主观故意之推定认定 [J].
张云鹏 .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84-87
[27]  
抽象危险犯的基础和边界.[J].约克·艾斯勒;蔡桂生;.刑法论丛.2008, 02
[28]   法治时代的危险、风险与和谐——德国著名法学家、波恩大学法学院院长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访谈录 [J].
薛晓源 ;
刘国良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03) :25-37
[29]   持有型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J].
梁根林 .
现代法学, 2004, (01) :35-40
[30]   责任主义刑法视野中的持有型犯罪 [J].
梁根林 .
法学评论, 2003, (04) :22-28